市场行情



7月国内新麦购销趋于活跃

一、产区新麦收购进度加快 质优麦市场行情上涨明显

7月份随着国内主产区新麦上市流通量增加,新麦收购进度加快,但区域间麦市购销“量价”因品质差异分化明显,山东与河北地区托市收购的启动进一步推升质优新麦市场看涨预期,质优新麦市场行情攀升至托市收购价附近运行。相比之下,受制于玉米等饲料粮行情大幅走弱,质差新麦市场收购价弱势运行,主产区新麦市场收购价呈现“北高南低”态势。截至7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数量3897万吨,同比减少351万吨;7月1日-20日新增收购量1797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574万吨。据市场监测,截至7月底,江苏徐州睢宁地区新麦市场收购价2340元/吨;安徽宿州灵璧地区新麦市场收购价2120元/吨;山东菏泽巨野地区新麦市场收购价2400元/吨;河南濮阳地区新麦市场收购价2320元/吨;河北石家庄赵县地区新麦市场收购价2380-2400元/吨。据统计,截至2016年7月下旬,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均价价差为1050-1055元/吨,较上月同期的1055-1060元/吨,面麦均价价差缩窄5-10元/吨。

二、国家临储麦成交环比下降 强麦期价下跌明显

随着新小麦被面粉加工企业大量加工使用,陈小麦市场需求进一步遭受挤压,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跌至谷底。据统计,7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1002.1973万吨,实际仅成交1.8969万吨,平均成交率0.19%,周度成交均价2460-2532元/吨;相比之下,6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1001.9592万吨,实际成交7.6438万吨,平均成交率0.76%,周度成交均价2398-2473元/吨。7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成交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及河南地区,其中江苏地区成交1.0464万吨,安徽地区成交0.2455万吨,河南地区成交0.605万吨。截至7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为3808-3908万吨,同比高1917-2017万吨。国内进口小麦“量大价低”制约国产优质小麦市场行情,这也使得国内强麦期价走势受到较大影响,7月份国内强麦期价跌势较为明显。截至7月2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609合约期价报收于2565元/吨;较月初的2671元/吨,下跌106元/吨,跌幅3.97%;期间最高价2709元/吨,最低价2545元/吨;强麦1701合约期价报收于2610元/吨,下跌99元/吨,跌幅3.65%。

三、供需宽松格局施压明显 国际麦价延续跌势

7月份因全球小麦供需宽松利空主导,国际麦价延续下跌态势。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球谷物供需简报显示,2016年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7.32亿吨,比6月份的预测高出800万吨,不过仍略低于2015年创纪录的水平;2016/17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测数据下调140万吨,为2.17亿吨,比上年增长近500万吨或2.3%,是15年来的最高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计全球2016/17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7.29亿吨,较上个月预估值高700万吨,但提醒称小麦作物或存在质量问题。未来3个月澳大利亚东海岸降雨量可能超过平均水平,降雨将会提振2016/17年度小麦产量超过官方预测的2540万吨。据农业咨询机构CRM AgriCommodities称,因农田积水导致小麦作物减产,今年法国小麦单产将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法国咨询公司ODA称其预期欧盟今年软小麦产量将下降至1.34亿吨,较2015年减少1700万吨。欧盟委员会维持今年欧盟软小麦产量预估在1.4448亿吨,此预估数据略低于一个月之前预计的1.4456亿吨,且远低于2015年创下的纪录1.516亿吨。尽管欧盟中一些国家因强降雨遭遇小麦减产,但俄罗斯、乌克兰、美国等国家的小麦都可能增产,抵消了减产预期;全球小麦呈现供应宽松格局,令国际麦价承压下行。截至7月29日,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9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09美分/蒲式耳,较月初的445.25美分/蒲式耳,下跌36.25美分/蒲式耳,跌幅8.14%;期间最高价451.7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03.5美分/蒲式耳,期价不断下探低点。截至7月底,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166.2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89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297元/吨。

四、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下跌明显 质差麦饲用替代“量价”遭冲击

在下游整体需求相对有限且用粮企业采购趋于谨慎的情况下,政策粮投放力度加大施压国内玉米市场,两湖及四川等地春玉米低价上市也对玉米市场形成冲击,7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下跌较为明显。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国内进口玉米数量6.6942万吨,同比减99.85%;年初迄今累计进口量290.4521万吨,同比增加9.64%。6月份进口其他谷物及替代产品总量为131.73万吨;其中DDGS进口量23.56万吨,同比减少75%;大麦进口量48.1703万吨,同比减少50.58%;高粱进口量60万吨,同比减少45.1%。截至7月29日,广东蛇口港散粮成交价1910-1920元/吨,较7月初下跌200-230元/吨;锦州港玉米平舱价1830-1850元/吨,较7月初下跌80-120元/吨。受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行情大幅走低拖累,国内玉米期价跌幅明显。截至7月2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609合约期价报收于1655元/吨,较月初的1790元/吨,下跌135元/吨,跌幅7.54%,期间最高价1797元/吨,最低价1638元/吨;玉米1701合约期价报收于1446元/吨,较月初的1581元/吨,下跌135元/吨,跌幅8.54%。随着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弱势运行,小麦对玉米市场的替代优势也将逐渐转弱,饲料小麦加工需求“量价”将遭受冲击。

五、8月新麦行情走势仍将分化 关注托市收购进度及终端需求

随着国内主产区新麦托市收购的持续开展,质优粮源的采购难度明显加大,而质差粮源的销售难度也逐步加大,麦市“买方”与“卖方”市场并存。预计8月份以后随着下游消费需求的阶段性回升,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采购量将会增大,质优新麦市场行情或将呈现稳中上行态势,但因需求难有明显改观,预计上涨空间受限。国内质优新麦以及质差新麦因不同的供需格局,后期其市场行情走势仍将呈现优质优价、劣质低价。建议市场主体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经营策略,顺应市场趋势,抢机遇、控成本、抓质量。后期密切关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以及终端需求改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