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



临储政策发布 玉米走势或将分化

近期东北玉米市场购销仍显平淡,市场主体观望情绪仍占主流,除了加工企业保持生产用粮外,其他主要以短途供应国有粮库及港口为主。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涨势接近尾声,一方面由于价格上涨,天气好转使得农户销售意愿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库存有所回升,同时还有少量东北粮源入关供应。

随着收购政策文件的如期出台,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也将拉开序幕。综合来看,临储收购政策将利好东北玉米市场,后期东北玉米价格或将稳中趋升。但是,对关内玉米市场来说,一定程度利空玉米市场,随着北粮南运政策的执行,华北粮源将面临较大的出货压力,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回落的可能性。

临储收购政策发布奠定玉米市场底部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做好2013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作出部署。今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一区实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价格水平较2012年提高了0.06元/斤。大豆(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2.3元/斤,价格水平与2012年持平。目前临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以黑龙江为例,玉米临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4—5分/斤,大豆临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1—2分/斤。从当前市场运行的情况看,东北新粮上市后将全面启动托市收购。

另外,为鼓励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新粮,缓解主产区收购压力,今年符合条件的关内企业到东北产区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采购粳稻、玉米,国家将按140元/吨的标准给予费用补贴。临储收购政策的出台,为新季玉米市场建立坚实的价格底部。

国内玉米充裕后市供应压力加大

调研显示,东北产区玉米丰收;华北部分地区受高温干旱等影响,产量、品质均不及上年。整体看,预计2013年全国玉米总产3984亿斤,较上年增0.33%。新季玉米丰收,国内玉米供给水平逐步提高,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处于供应宽松的格局。

另外,2012/13年度临储玉米收购量超过3000万吨,按照2014年1月初正常完成近1000万吨移库的话,马上拍卖进入市场有难度。

下游玉米需求不足对市场提振有限

在国内玉米供给量预计较去年增加的情况下,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却并未同步增长,饲料玉米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恢复,工业玉米消费仍较为低迷。

饲养方面,近期,随着天气转冷,肉类消费略有好转。11月1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5.76元/公斤,较上月底上调0.03元/公斤。近期玉米、豆粕价格走弱,导致饲料成本下滑,养殖主体利润较前期有所提升,自繁自养盈利涨至130-150元/头之间。后期随着肉类消费旺季的到来,养殖行业有望向好,一定程度利好玉米市场。

深加工方面,由于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长期持续低迷,利润相对比较薄弱,企业开工率相对较低,亏损现象普遍,开机率一直保持低位。目前,全国玉米淀粉行业开工率55%,全国酒精行业开工率42%。进入10月份,随着新季玉米普遍上市,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成本下降,一定程度缩减淀粉等副产品亏损区间。预计短期内深加工下游产品行情很难好转,企业开机率也很难有效提高。经营环境不佳限制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玉米的积极性,这不利于玉米价格上行。

国际玉米价格走低进口优势明显

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3/2014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139.89亿蒲式耳,较2012/2013年度的预估值107.8亿蒲式耳约增长29.76%。在美国新作玉米产量大幅增长的预期下,美国玉米期现货价格持续走低,我国进口玉米价格也随之下滑,国内企业进口玉米的意愿较强。

2013年6月底以来,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远低于广东港口成交价,进口玉米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两者的价差波动区间为-318到-652元/吨。截至11月15日,美国美湾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99.5美元/吨,合人民币1224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61元/吨,比去年同期跌938元/吨。而同期广东港口玉米成交价为2480-2500元/吨,远高于美国玉米到港完税价,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明显。后期随着低价进口玉米陆续到港,一定程度冲击国内玉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