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知识



粮食发热的紧急处理及霉变预防措施

粮食在储藏期处于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粮食、害虫、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气体)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通常我们储粮管理就是通过控制粮堆的非生物因素来达到抑制微生物活动、杀死害虫、控制粮食自身生理的目的,以确保储粮安全,延缓储粮品质的陈化。在储粮管理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测温度,即通过温度反映储粮的安全与否,温度反应粮堆中热量的多少。
只有清楚地了解认识粮堆中的热源,才能正确地分析粮堆的温度是否正常,进而准确地判断储粮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将储粮霉变消除在储粮发热的萌芽阶段。
1粮堆热源分析
1.  1外界气温、入库时间、仓房特点等因素带给储粮的热
这部分热是粮堆的基础温度,它与当地的气候、仓房的特点、入库时间等外界因素有关,分析这部分温度关键是要掌握本地区的气象资料、本仓房及粮食的基础资料。比如:仓房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年四季气温变化的规律,粮食是冬季入库,还是夏季入库等,根据仓房不同特点,比如:隔热仓、高大平房仓、苏式仓、房式仓、窑洞仓等受气温变化的规律,将仓温变化绘制成图。将每次查得的每杆点粮温,每层变化规律与气温、仓温以及粮温的历史资料认真地对照分析,找出粮温异常的杆点,并扦样进行进一步检查,寻找粮温异常的原因。粮温检测是储粮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检测数据准确,分析数据细心、认真,不放过一个可疑点。
1.2粮食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热
呼吸是储粮的基础生理,在正常的粮食储藏过程中,主要以有氧呼吸为主,其反应式如下:C6H12O6+6O2=6CO2+6H2O+2822kJ
由此可以看出粮食呼吸过程中有水和热产生,也就是粮食强烈呼吸会使粮堆温度升高,水分增加,并促进粮堆中有害生物的滋长,促使储粮自身发生劣变。
1.3 粮堆滋生害虫产生的热
当粮堆中害虫大量生长繁殖时,特别是谷蠢、玉米象等害虫,除害虫本身对粮食危害外,还会引起粮堆温度升高,水分增加(有时水分不增加),这又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使粮温进一步升高,并引起粮食霉变。对干燥粮食,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害虫的繁殖产生的热是粮堆发热的主要原因。若粮堆发热由此引起,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杀治害虫。
1.4 粮堆中微生物产生的热
引起粮食发热的微生物以曲霉和青霉的活动释放的热能为主,这部分热能是粮堆中生物热的主要来源,据资料报道:水分在 17.9%的小麦其自身呼吸强度为6.9mg,而小麦上的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却高达93.6mg,为粮食呼吸的 13.5倍,而在什么情况下,微生物活动可能引起粮食发热,则取决于储粮的状况和储粮条件,其中决定性的非生物因素为水分和温度。粮食水分越高微生物呼吸强度越强,增大的倍数越大,从而导致粮温升高,粮堆发热,这又促使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分解粮食中营养物质使粮食霉变,甚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要控制储粮的发热,预防储粮霉变,首要的就是测控储粮的水分和温度。
2发热处理及霉变预防措施
当检查粮情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就要考虑储粮可能发热:
(1)  通过“三温”基础资料分析比较,发现粮温异常增高 2-3℃,或粮温该降不降;
(2)  用铁杆插粮堆,脚踩粮面,手扒粮堆,若发现粮食散落性降低,阻力增加;玉米可用指甲掐胚部,若能掐住,说明水分较高。如有这些情况迅速扦样用仪器检测储粮水分;
(3)  实验室做微生物培养,发现带菌量增加,微生物区系演替(田间真菌减少,霉菌增加,白曲霉、黄曲霉出现)。
处理储粮的初期发热,可采用以下方法:
(1)粮堆表面(粮面5-30cm,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粮食水分增加;粮堆表层与仓温、气温或堆内温差过大,形成结露;或仓内湿度过大,粮堆表层吸湿,而引起粮堆上层发热。若外界温、湿度小于粮堆内温、湿度时,可采用扒沟自然通风降水,扒沟的方向与风向相同,机械通风则采用排出式通风,若粮食水分特别大,通风效果不好,可直接倒出库外,摊晾整晒降水,同时压盖密闭仓内水分较小的粮堆以防下层再次结露;若外界温、湿度较大,粮堆水分也较大时,可采用化学保藏,用 AlP 熏蒸处理,用药量为 9g/m3。农户在收获季节遇连续降雨无法降水时,可采用拌食盐、漂白粉、丙酸等缓解粮食发热,等到外界条件允许后,再进行降水处理;
(2)局部发热霉变。若因仓顶漏雨,仓壁、地坪渗水返潮,湿粮混入形成粮堆内局部高水分,采用挖井、单管或多管风机通风降湿热。也可用吸粮机翻仓、倒仓或仓外处理,若由于自动分级造成的高杂区则要用风车或溜筛除杂;
(3)垂直发热。贴墙、靠柱的发热要将粮食扒离墙面或柱子,用风机或自然通风散湿热。
总之,储粮管理过程中,除严把入库质量关,保证入库粮食干、饱、净外,通过仔细的检查,认真的分析,及早发现粮食的初期发热,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科学地处理7 才能保证储粮安全。
储粮发热霉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相互促进,当粮堆中水分、温度任一个较高时,就有可能使粮堆生物热增加,引起初期异常,粮食发热“出汗”,而温、湿度增加,又促进生物的活动,粮温进一步升高,水分增加,粮食产生异味,粮面灰暗;若进一步发展,储粮霉变,丧失其使用价值。因此,储粮工作一定要控制好粮堆的温度、湿度,及时发现温、湿度的异常情况,准确把握异常的原因,科学地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经济、有效”。